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關於SACD Player器材,一般發燒友可能不喜歡日本器材,但像這種高科技產品,個人卻偏好日本貨,這也許這跟從事電子業有關。想想呀,DSD錄音用的都是SONY製做的器材呢!日本貨價格合理、耐用、售後服務好等優點,有什理由不用日本貨呢?唯一可以挑剔的是日本貨偏向大量生產,因此有可能無法作一些發燒的設計要素,例如用銀接點手工焊接等等,但這真的會影響整個音響表現嗎?另外音響店也不喜歡推日本貨,一來價格透明,價格可以比較沒賺頭;另外售價較低,利潤有限,所以日本貨下場可想而知,呵呵!殷鑑不遠,之前法國Micromega的CD player,聲音也許值得稱許,但是它的傳動機構,唉,你有看過托盤會掉出來的嗎?還有片子常常會讀不到,氣都把你氣死囉!法國貨就是這樣,跟雪鐵龍的車子差不多,呵呵。
SACD Player一般有兩種版本,二聲道立體版本及5.1環繞版本,若家裡有環繞擴大機相關器材,當然可以挑5.1版本,若只是純音樂的愛好者,那二聲道立體版本就可以,只是少了5.1的環繞樂趣囉!

MARANTZ SA-15S2 二聲道SACD/CD播放機(網站廣告)

* SA-15S2 SACD播放機採用Crystal高精準數位類比轉換器CS4398,以忠實演繹豐富華麗的SACD格式,同時提供高水準且完美的CD再生能力。
* 本機搭載Marantz獨家HDAM電流反饋高速放大模組,ZeroImpedance Matching Joint以及頂級高速電流緩衝耳機電路。
* 運作的機械採用黑色表面避免雷射光失真。 D/A轉換器搭載超高精準度的時鐘以消除jitter時基誤差失真。
這些獨特的技術使本機擁有高頻寬及快速的訊號處理以滿足發燒友對所有音樂格式播放的講究與堅持。

網路標價 48,500 NT$
今天談一下SACD,關於SACD最主要的特點在於它高達2.8M 的取樣率,為一般CD的64倍,頻率響應高達100KHz,因為這兩個特性,它保留了更多的細節;另外它的錄音採用新的DSD錄音方式而非傳統的PCM,將所有訊號以每秒280萬次,把類比音樂訊號波形直接轉變為數位訊號,因此省去位元轉換程序,降低了數位濾波可能產生的失真與雜訊。說了這麼多關於SACD的特性,那它的實際音響意義又是甚麼?最重要的還是在於SACD保留更多的細節,細節是所有發燒友所追求的要項,細節代表音響的解析度,反應音場的大小,及聲音定位的準確性等等,因此可以這麼說,與其花了幾十萬來改善器材的細節,倒不如利用SACD來的省事些,這有點跟LP的效果一樣,花了一些小代價,可以換來更多的回饋。另外在軟體部分,以前好的CD或LP版本,現在也陸續出了SACD版本,對唱片公司來說,只是把原來的母帶重新做DSD處理,因此也沒有多出多少成本,因此再版的SACD版本往往只要四百多而已,這比LP動輒上千元便宜多了,當然新的DSD錄音也要一千元上下,綜合方便性或軟體成本來說,個人覺得 SACD 是目前最值得投資的器材囉。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今天先談PMC (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 喇叭,這段本來要在喇叭的討論中談的,但現在先拉到前面提一下。PMC是個人覺得很適合的入門喇叭,部分原因在於它以監聽喇叭聞名於世,創辦人Peter Thomas 常年服務於BBC公司,因此它屬於BBC系統的英系喇叭,音色較為典雅,適合古典樂的聆聽,價格也算合理。PMC喇叭獨樹一格的特點,便是堅持採用「傳輸線式音箱」,PMC稱之為ATL(Advanced Transmission Line),這樣的設計可以藉由延伸內部通道,在有限的箱體內再生更低、更沈、量感更豐富的低頻。PMC的喇叭系統分為專業級及家用級兩種版本,專業級一般為錄音室所特別設計,所以外觀不貼皮,直接燻黑處理,而且為解決錄音室空間擺放的問題,皆採取非落地的設計,在型號上後面會加上S - 代表studio的意思;在高音單體方面,也採用和家用版不同單體,主要是因應錄音後製時高音壓播放需求的挑戰,但售價方面也低了將近兩成,這也算是專業版的另一個賣點!入門級的DB1/TB2建議售價只要41,000/56,000NT,但高檔的IB2i - 榮獲2009 product of the year 及MB2 則要 490,000/520,000 NT,哇,真貴,不努力賺錢,真是不行,呵呵!

PMC TB2S+/TB2 規格
有效之頻率響應:40Hz - 25kHz
瞬間音壓 @ 1 Meter:> 113dB
靈敏度:90dB / 1 Watt、1 Meter
推薦擴大機功率:40 - 150 Watts
有效傳輸線長度 :1.5 Meters (5 Feet)
分頻點 :3kHz.阻抗 :8 Ohms nominal
單體元件:低音:170mm 著膠紙盆振膜鑄鎂合金框 高音: 27mm 內加磁液之絲質軟球振膜輸入
連結端子:二對4mm鍍金香蕉插母座(
適用雙擴大機Bi-amp/雙線接駁Bi-wire)
尺寸:高度 400mm、寬度 200mm、深度 300mm
重量:8.5公斤 / 每只

外觀:TB2+:胡桃木紋,鏡面對稱之飾皮; TB2S+:薰黑處理選購:
http://www.jadex.com.tw/jadex/product/product_detail.aspx?id=125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後級最好挑晶體擴大機,瓦數至少200瓦;100瓦當然也可以用,但就像1600cc的車子一樣,不上不下,說好算不上,說不好也太嚴苛囉,200瓦的後級就沒有這個問題,當然這裡指的AB類擴大機,若是A類的話,50瓦就很夠力囉。至於前級則可以挑真空管擴大機,像以前Audio Research的真空管前級,就相當好呀。粗略說了這些,搭起來音質如何,還是要以實際搭配才有個定論,但不管怎樣,音準還是最重要的,音準差一點,是可以用信號線來調整,但若最後音準都跑了,那就全盤皆輸囉!最後,若情況允許,建議再買一套簡單的專業級錄音設備,當然不需要像一般錄音室那樣,市面上隨身掌上型PCM數位錄音機就相當好用囉,外加好一點的外接麥克風及防風罩,就能錄音質優於CD的聲音,推薦產品像Roland R-09HR或Sony PCM-D50都是相當好的產品,也是兩萬上下,自己錄音自己撥放,對於原音到底指的是甚麼也最清楚,那對於自己音響的原音再生能力,應該會有更深入的體驗,呵呵。

上次談到發燒友的態度,現在談談發燒友的基本器材。首先基本配備 - 監聽耳機,上次介紹的 AGKG - 240S算是專業入門級的,它可以用來校正喇叭音準及做版本比較,相當好用。再來CD Player,目前CD Player 已經沒有中低檔的產品,一般像樣的都是高檔貨,動輒十萬上下,因此若預算有限的,可以購買SACD Player來代替,這種新科技產品當然以日本製為大宗,五萬元上下,就可以買到不錯的播放機;另外LP唱盤是一定要買的,它的C/P值真的相當高,同樣地,五萬元上下就可以裝一台相當好的唱盤,聽過LP之後,再和CD作比較,CD可能都不想聽囉,迷人的聲音,令人難忘;但問題就是不方便,刮唱片的聲音滋滋作響,還要一段時間適應。喇叭咧,還是要買監聽喇叭,PMC監聽喇叭是首選,還是那句老話C/P值是比較高的,對擴大機也比較好挑,搭配較容易,但須要注意的一點:喇叭低音單體至少要有12"的單體,這樣才能產生足夠的真實低音。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這部專輯電影由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 UA 出品,Roger Waters編劇,由英國大導演 Alan Parker 執導,愛爾蘭歌星 Bob Geldof 擔任主角,1982年所拍攝的一部影響深刻且引起廣泛爭議的同名探索電影《牆 - Pink Floyd The Wall》,片中沒有一句對白,完全以畫面結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闡述了 Waters 的創作理念及他的內心世界。這部電影以其前衛和充滿爭議性影響了80年代初期的青少年,從中反映出對現實的不滿,對未來懷有恐懼的頹廢心態,其中的反戰意識又得到了廣大對越戰強烈不滿的人的共嗚;尤其片中借用動畫手法將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建築與破壞、神聖與骯髒之間的界限抹掉,並且不時進行轉換,表現出作者獨特的審美眼光。影片的內容廣泛,從冷戰陰影到兩性關係,從家庭問題到學校教育危機,從幼兒心理障礙到反對濫用藥毒品乃至人性異常直至末日般恐怖,特別是該片展現出的反戰意識,堪稱是一部心理探索影片的經典之作。


ETRO-GOLDWYN MAYER presents
An ALAN PARKER Film

PINK FLOYD THE WALL by ROGER WATERS
Designed by GERALN SCARFE With ROB GELDOF as PINK

Film Music Produced by ROGER WATERS, DAVID GILMOUR and IAMES GUTHRIE
Executive Producer STEVE O'ROURKE
Produced by ALAN MARSHALL
Animation Directed by GERALD SCARFE
Screenplay by ROGER WATERS
Directed by ALAN PARHER

All Words and Music by Roger Waters

The wall - 這張概念專輯的主軸圍繞在單曲冠軍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上,從小就被一塊又一塊磚所構築的牆所圍繞,教育、社會習俗、道德標準都是牆上的一塊磚,一塊又一塊所搭築的高牆,整張專輯也是由一首一首單曲的控訴所構成,當然不可免俗地,終極的憤怒最後推倒了高牆,心靈重新獲得了自由。一首又一首的單曲構成了完整的故事,完整傳達了精神禁梏的苦悶與自由;整張錄音也相當出色,日本版的The wall專輯還是發燒榜單上的名盤,直升機在頭頂低空發出隆隆的震撼,和把電視機摔出去啪的一下,錄音好的嚇人,呵呵。單曲 Comfortably Numb後面的吉他Solo堪稱代表佳作。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Pink Floyd (平克.弗洛伊德)於1973年推出的專輯《月的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其停留Billboard告示牌行榜近14年之久,是搖滾史上最暢銷最出色的專輯之一;錄音效果極為出色, LP版在美國已經被炒賣到了天價。這張經典專輯的靈魂人物包括四位團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如工程師Alan Parsons、混音Chris Thomas、封面設計 Storm Thorgerson等),專輯的開始與結束以人聲誦讀歌詞的方式呈現。該專輯主要以羅傑華特斯(Roger Waters)、戴維吉爾摩(David Gilmour)、理查德賴特(Richard Wright)團員的音色為基礎,加入了大量的「環境音效」合成而成。它在主題、演奏和錄音上的表現,足為音響發燒迷和搖滾樂迷的必備名盤之一這是一張聽起來既精緻乾淨、又充滿了搖滾能量的作品,有著趣味盎然的聲效,也有器樂狂飆的段落,使這張專輯聽起來既嚴肅、又有趣,是搖滾史上最具實驗概念、最完美錄音技術呈現的流行音樂偉構,至今仍深深影響各類型領域的音樂人。

今天聊一下搖滾樂,一般發燒友大都以古典音樂或爵士樂作為發燒CD/LP的主要來源。談到搖滾樂,或是以Band的型式作為表演型態,最出色的團體應該追溯到Beatles。搖滾樂也和其他音樂一樣可分成很多不同樂派,例如上次談過的eagles就屬於鄉村搖滾;今天要談的概念搖滾主角 - 平克佛洛伊德 (Pink Floydl) ,今天談他的理由除了堪稱三大搖滾團體之外,他們的專輯很多也都是屬於發燒等級,首先介紹這張「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 由Alan Parsons親自操刀錄音的發燒專輯,其中兩首Time和Money的鬧鐘和吃角子老虎的神奇祿音,相信令很多發燒友驚奇不已,更神奇的是這張專輯停留在Billboard告示排行榜上達741週,十四年之久。接著今天的概念搖滾經典 - 「The wall 」兩張一套的專輯,除了傳承了高傳真的錄音技術外,歌劇般故事連續性的專輯,Alan Parker將之改編拍成了膾炙人口的動畫及人物互為穿插的同名電影。這個樂團除了Roger Waters對整個音樂概念或樂團氣氛掌控外,其中吉他手Dave Gilmour的彈奏技巧,更是個人所推崇,其中Time, Money, & comfortably numb更入選了百大100 Greatest Guitar Solos,其彈奏功力可見一般。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談完了發燒友的種種,那如何當個稱職又健康的發燒友?就態渡來看,喜愛音樂當然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古典音樂、爵士、及搖滾都是值得大家深入的三大音樂領域,幾十年下來,每個領域都有數不盡的CD/LP值得收藏。再則一套好的音響器材也是必備的,好器材不用太昂貴,但音準則是最基本的要求,以現在的科技來看,好器材要達到良好音準並不會太困難,問題只在於你的耳朵,耳朵決定的器材的音準。另外器材的音樂走向多少有些差異,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取向,來挑選適當的音響器材;例如聽搖滾的器材,會要求速度,動態;聽爵士的要求寬鬆,甜美的音色,聽古典的,只要遵循BBC喇叭系統,大致不會有太多偏差。雖只是這樣,一套下來,幾十萬還是跑不掉,但這對愛樂者來說,還是值得投資,畢竟這些器材將陪你幾十年;況且好的器材,將來要升級或脫手都是相當簡單,有些古董器材,二手價甚至會比原先的售價還高,就像我那無緣的Rogers 3/5A一樣。另外常聽現場演奏也是必要的,這對音準的訓練有很大的幫助,畢竟任何房間裡的音響,無論如何優異或昂貴,都無法比現場Live帶來更大的感動!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關於發燒友的討論,最後要談的是發燒密技派,顧名思義,所謂的密技指的是用一種特別或不為人知的方法,來讓音響變的更好聽。就實際的經驗來看,只要音響等級到達某一個層次,隨意的變更一些音響元素,確實會改變聲音的表現,例如採用角錐來支撐器材,的確可以讓聲音更清晰,這是比較沒有爭議的。但有些密技確實很難讓人信服,至少在科學推理是無法解釋的,例如改變器材的擺放方位,或指名蓋上屈臣氏的綠色厚毛巾,說這樣可以讓聲音更好,姑且不論這樣的說法是否為無稽之談,這樣的密技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如法泡製?就實驗結果來看,很多元素確實都會影響聲音的表現,石墨角錐確實好,黑檀的也不錯,陶瓷的角錐也很好用,那哪一種組合才算是最終的完美組合?以音響兩大要素來說:一為清晰度,只要能改善音響清晰度的密技都值得推薦,例如角錐;另一個是音準,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之前討論的音準問題。有些密技可以改善清晰度,但音準會跑掉,這樣就不值得推薦。大體來說,密技作為聲音微調是可以的,但不用花太多時間在上面,也不用為這個爭吵不休,真正要注意及了解的是:電源可以改善清晰度及喇叭出力,線材可以改善清晰度及音準,真空管可以改善清晰度及音色,這些先處理好,其它再微調就好囉,切不可本末倒置,徒增苦惱,呵呵!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另外還有一批發燒友是資深的愛樂人,同時也是發燒器材的擁護者。他們的音響器材一定是龍虎榜上的名器,雖不一定很高檔或昂貴的,但一定是相當好的器材,雖只是這樣,整套搭起來還是得花上幾十萬。他們不會一直更換器材,一但覺得滿意囉,就不會隨意更換,對這些用家來說,音響器材不會佔很大的發燒空間,反而CD或LP的收集是他們真正所在意的,擁有上萬張的CD或LP根本不算什麼,我的一位朋友,他把家裡的CD及LP做成一本目錄,光這目錄就厚厚一本,同一個曲目就有十幾種版本,呵呵。雖說大部分的發燒愛樂人集中在古典音樂,但在爵士樂及搖滾樂的領域也不乏深入鑽研究的高手。就音樂的領域來說,古典、爵士、搖滾可說是三大主流,每個領域也都有值得尊敬的音樂家或歌手,因此也各累積了基本的擁護者,像Eagles這個老鄉村搖滾,70年代創立的團體,到最近還在出新專輯,光專輯就一脫拉庫,更不用說他們遍及全球的粉絲,爵士樂也是如此,古典音樂更是如此,不同的樂派,及不同的代表樂手....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就是這張元兇,LP版1812,TELARC 發燒大碟,最恐怖的砲聲,不知使多少人機毀喇叭亡。音量要先放小,調整至適當音量;除非想換喇叭,一定可以如願!!另外這張唱片的極低頻加農砲聲錄音對LP系統也是一大考驗,必須調整妥當,唱針夠強(調至廠方所定最大容許針壓)才能過關!

最後要談的發燒友就是普羅大眾,當然有些是純粹的音響功德主,他們基本上CD也只有十幾片,談不上甚麼音樂素養,但是他們需要排場,甚麼都要最好的,甚至也有專業的視聽室,光這樣排下來,都讓人流口水囉,但這些高級器材旁邊一定還要擺個卡拉OK,要求唱起歌來要好聽(歌聲好,唱甚麼都好聽,否則...),當然現在還好,有DVD電影可以欣賞,有歌可以唱,多少還有真正實用價值;當然除了擺好看的之外,還是可以做些展示,就如以前買音響的一樣,一定要聽Telarc 版本的1812最後砲聲,那時真不知弄破了多少對喇叭,搞到最後,連Telarc唱片公司都要標示「本CD/LP有些音樂片段可能會傷害您的音響系統....」呵呵。這樣的發燒友,在乎的是品牌,還有價格要夠水準,這樣說出去才上的了檯面,因此就常會聽到用發燒音響聽空中英語教室,或是覺得搞這一套太複雜囉,倒不如再弄個手提音響聽聽還省事些,呵呵!


TELARC 康澤爾(Erich Kunzel)/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波蘭舞曲、義大利隨想曲、斯拉夫進行曲[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New DSD Recording)]【1CD】
360°環繞音效DSD加農砲聲,150呎高大鐘樓現場收錄;市面少見的人聲和音版本,氣勢懾人,挑戰音響極限!------ 小心喇叭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第二種就是參與音響產品的設計者,這些人堪稱音響界的二大勢力之一;另一個勢力就是由音響廠商所形成的市場結構網,這個網路由進口商、地區經銷商、音響店、雜誌出版商、及唱片商等等所組成的商業共生網路。這二大勢力,一方代表賣方、另一方則代表消費者,整個音響市場就是由這兩大勢力的互動,型成今天的音響市場。參與音響產品設計者,最主要還是著重在擴大機及喇叭,擴大機因為有參考線路,因此一般都是依樣畫葫蘆,頂多只是換個發燒零件,或是做小修改而已;喇叭設計者,通常也是參照一些喇叭名器,挑個名牌發燒單體,就直接施工囉。現在還有更惡劣的一夥,把喇叭名器直接拆囉,然後號召團購零件,直接copy,一次做幾套,這樣就直接成了山寨版。這些專業音響設計者,因為有音響理論基礎,實際施工經驗,所以可以分享他們的經驗,也會直接挑戰音響商的誇大廣告,算是一般消費者可以除了在音響商家外,聽到另一種可供參考的聲音,但因為水準參差不齊,所以說歸說,總是無法形成共識,因此各立山頭,莫衷一是,搞到最後,可能連說個甚麼,都無法脫離商業色彩,這也算是音響界的損失。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回到之前的發燒友話題:先談第一種發燒友-他本身就是玩樂器的人,這樣的人有幾個特點,他們對音準相當在乎,尤其是科班出身的準音樂家們,平常他們對樂器調音就非常在意,即使有些微的不準都無法接受,因此對他們來說,品牌不是重點,音色走向不是他們關心的,價位也不是很重要,唯一的要求就是音準,不管器材怎麼搭配,就是要搭出準確的聲音來,一但聲音準了,通常就不會輕易換器材囉,因此他們是理性的消費者,不會隨著市場起舞,個人覺得這樣的發燒友算是較健康的。但也因為這樣,他們對器材的要求也較低,例如他們不會要求動態或足夠的低頻,因為這些在樂器的表現上都不會出現,自然樂器除了管風琴之外,是不會有超低頻的聲音,即使音響器材表現不是很優,但如果能清楚表達樂曲的內涵,對他們來說也就足夠囉。這樣的發燒友一方面對音準很挑剔,另一方面對器材又不會很深入,真是一群相當特殊的發燒友

講到爵士, 好歹也要買張 Kind of Blue 供著。『Kind Of Blue』泛藍調調,企鵝雜誌評鑑為五顆星。這張專輯是Miles Davis五重奏顛峰時期的代表作,此張專輯收錄了酷派爵士時期,調式爵士(model)經典代表;除了Mile Davis的trumpet外,還有John Coltrane的Sax,以及Bill Evans的鋼琴,每位樂手都有超高水準的表現。這張專輯在1959年首次發行,至今屆滿50週年,推薦曲目:So What。新的50週年紀念專輯包裝包括一張LP、兩片CD、及一片介紹的DVD,還有海報、照片,及一本介紹的精裝書,是值得推薦的一套超值專輯。

今天談一下爵士樂大師 Miles Davis(1926-1991),說到爵士樂壇,一定得提到他,但當要對Miles說點什麼,卻又是相當困難,他是個隨時顛覆自我,推崇即興爵士的爵士樂人,因此無法對他下一個定義或納入一個範疇。他誇越不同的樂派, 從 Bebop,Cool, Modal,Jazz Rock( Fusion )到80年代的實驗性電子音樂等,他都扮演關鍵性的要角。所合作過的樂手,幾乎都是當代的爵士巨擘,如最早的Charlie Parker,到John Coltrane、Sonny Rollins、Cannoball Adderley、Bill Evans及 Herbie Hancock等等。在Herbie 的「爵士春秋」中提到,對Miles來說,如果爵士演奏需要預演作彩排,那就不是爵士囉,他對爵士樂的觀點可見一班。傳世之作『Kind Of Blue』,為當代爵士樂最重要的錄音。說個題外話,Miles的小號演奏技巧並不那麼出色,常常會出槌,仔細聆聽他的演奏,經常可以聽到漏風的樂段,這或許跟他的即興堅持有很大的關聯,呵呵!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談發燒友,它的基本要求是愛樂人,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特點:一‧他本身就是玩樂器的人、二‧他是參與音響設計的人、最後當然就是致力於構建心目中完美音響的人。在這裡,我沒有把音響店家放在裡面,因為大部分的店家不是愛樂人,器材搭配是不是適當也不是他們關心的,他們的興趣是炒作市場,創造音響神話,以賺取最大利潤的商家,雖是如此,他們也提供了發燒友的不同選擇,畢竟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基本市場結構。另一個重要的音響市場推手是那些默默耕耘的音響設計工作室,它們通常不以商業為目的,純粹是興趣,是他們提供了免費線路設計、音響理論、及零件的選擇,他們也是純理論的支持者,不支持神話,對流出耳油這樣的說法更嗤之以鼻,對理論無法說明的現象大致採取迷信的態度。最後一批是待宰的消費者,幾乎沒有一個玩家不經歷被宰的過程,差別在荷包失血大小而已,這有點跟買第一部車類似,在沒學好開車上路之前,對車子的一切想法,都是一種賭注,你永遠無法知道,怎樣的組合才是最適合的第一套音響?

「發燒友」就我的定義來說,指的是追求原音不妥協,堅持理想努力不懈的愛樂人,就這個定義來看,之前所談的Mark Levinson就是很好的解說範例。首先以音響設計觀點來看,他堅持最短及極簡的線路設計,因為任何所謂的調整線路都是對音質的一種汙染,因此這也意味著可以調整的東西很少,所以電子零件的特性幾乎決定了音響的特質,當然零件挑選與配對便成為必然的結果。另外任何一張CD或LP,錄音的成敗幾乎決定了這張CD或LP的價值,所謂的名盤通常指的是極為優異的錄音,而不是最佳的表演內涵,當然若能有幸結合此兩者,那便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盤囉。任何設計音響的人都想要讓原音重現,但錄音的結果真的是原音嗎?真是個大哉問?想必這是Mark Levinson投入錄音室的原因。任何樂器在演奏前都必須經過調音,以得到最正確的聲音,那錄音前後的比對真的相同嗎?這一系列問題的最前端-正確的聲音指的是甚麼?如果無法親自參與現場聆聽或演奏,那所謂的正確原音,終將成為無解之謎!

Mark Levinson的錄音室代表作「 Live Recordings at Red Rose Music Volume 1」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說到這兒,先談一下「發燒友」?很多人笑稱發燒友是頭腦燒壞的愛樂人士,呵呵,倒有幾分相似。先介紹一個傳奇音響人物及品牌 Mark Levinson,今天不談他的豐功偉業,這裡要談的是他的發燒特質,就我來說,他堪稱是發燒友的典範。他由設計擴大機開始他的發燒生涯,從一開始就堅持電子零件的挑選,極簡最短的路線、及最單純的的聲音等Hi-end路線,另一個知名音響品牌 Cello,也是由他所創。結束音響設計之後,在2001年進入錄音室(Red Rose Music)的領域。他本身是玩樂器的愛好者,在他紐約的音響店可以讓客戶當場留下毫不修飾的錄音,再由他的音響播放出來,如此來展示原音重現的Hi-end音響,當然這也留下許多他自己的演奏錄音,呵呵。他一個人同時兼具多重音樂身份,他是玩樂器的愛好者,所以很清楚樂器的原音是什麼;他是音響的設計者,所以知道用什麼方法來重現原音,他自己也是錄音室的經營者,所以知道如何保留原音,他不僅是這些領域的愛好者,而且是這些領域的佼佼者,說到這裡,已經把發燒友的幾個特質點出來囉--待續

接著談LP的架構及設備。簡單的說,LP唱盤可分成兩個部分,唱臂及轉盤,另一個是唱頭及唱針。轉盤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唱片穩定的轉動速度,讓唱針能正確貼緊唱片唱溝,如此可以得到最佳的訊號,因此傳動方式及避震系統便成為主要的設計考量,這些通常會反映在重量及水平的設計上;另外唱頭也是選擇重點,唱頭決定聲音的特質及走向,目前有MC/MM兩種,MC唱頭有較佳的高頻響應,細節較豐富,當然這還關係到唱頭放大器。基本上LP的音質是由唱頭、及唱頭放大器所決定,之後就接到前極。古老的前級是有唱頭放大(Phono)的功能,可以由唱盤直接接到前級即可,新的前級沒有這個功能,所以要外接唱頭放大器。一般唱盤在使用時,要先調整針壓,太輕唱頭易跳針,訊號擷取不良,太重又刮唱片,有些唱頭的唱針是可以替換的。在LP的領域,有太多要學的東西,因此不建議一開始就買太貴的設備,先學會調整,再慢慢更換器材;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在學習調整唱盤的階段,千萬不要把珍貴的名盤給它刮下去,一失足成千古恨呀,唱片刮壞了就無法恢復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