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今天談一下Anne Sophie Mutter,這位大家所熟知的「小提琴女神」,這樣的稱號個人是覺得聽聽就好,她離大師級還有一段距離拉,提到小提琴,當今的泰斗我還是最推崇Itzhak Perlman。當然,Anne的演奏技巧是無話可說,但對音樂的詮釋,深度上還嫌不足,也較粗枝大葉,不夠細膩,也許是太注重技巧的關係,反而忽略了音樂表達的重要性。13歲受到卡拉揚的賞識,15歲就和卡拉揚錄製了第一張專輯,對於這樣的組合,無疑地,卡拉揚以他的地位幫了Anne一個大忙,讓她有機會登上國際舞台,但另一方面,卡拉揚的獨裁個性也抹殺了一個更高的可能性,看以前Anne和卡拉揚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Anne那種呆呆的神情,讓人看了心疼呀,直到獨奏的樂段,才又恢復那自信光采的神情,而這一切只是想要符合卡拉揚的音樂演譯期待,就這點來說,卡拉揚完全漠視Anne的內在律動,無法因材施教。說到這裡,讓人聯想到杜普蕾,她的Cello Daddy-William Pleeth,相較之下就高明多了,開明的教導造就了風格獨特的杜普蕾,她的內在節奏就相當明顯,只是這種節奏實在太悲傷囉,讓人高興不起來。直到最近2008年卡拉揚100歲的紀念音樂會,Anne跟Ozawa在卡拉揚音樂紀念廳重新把貝多芬再詮釋一次,這次Ozawa就稱職多了,完全任由Anne發揮,當然整首曲子比起卡拉揚時代好多了,只是依然保有一點卡拉揚的演奏風格,這點讓人聽了實在不舒服,其實她根本不該屬於卡拉揚,或許Anne還太年輕,無法理解這一點,卡拉揚的時代已經結束,自己該站出來囉,躲在卡拉揚背後只是個負擔,我情願看到那豪放自信的演奏風格,而不是假裝的成熟造作,說到這裡,對卡拉揚的敬意,突然下滑了幾分.....搖頭啦!

卡拉揚100歲冥誕紀念音樂會【1Blu-ray disc】藍光版
安.蘇菲.慕特, 小提琴 / 小澤征爾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Anne-Sophie Mutter, Violin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eiji Ozawa, Conducto
r
前些天朋友作好囉一片USB DAC板子,基本上還是Chip solution,使用TI的PCM2706晶片,扣掉TI的Free sample及工錢,成本僅在百元上下,真想不到這塊小小的板子,竟有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因為是經由USB port 的數位訊號再轉類比耳機輸出,所以聲音很乾淨,幾乎聽不到任何雜訊,因此用在筆電上那是再好不過囉,誰都知道筆電的破聲音,雜訊一堆,改用這個小東西,可以輕易改善這個毛病,音質也會大幅提升。這塊板子的整體聲音表現有一定的水準,但若要認真用發燒精神來看,聲音不夠細膩,聽流行樂或搖滾倒很適合,聽古典樂那就差強人意囉,當然這跟電腦播放器,還有MP3音質本身也不算很好有關,這點倒是跟電腦產品的特點很相符,只談功能feature,不太重視表現performance 如何,但是僅百元出頭的東西,還想要求什麼,似乎太貪心囉,訶呵!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接著我們談一下器材,SACD player有兩種不同的規格,2聲道及多聲道系統,我個人是不喜歡多聲道系統,因為多聲道喇叭空間拉線困難,音場很難搞,而且很多多聲道錄音只是噱頭,以目前的音樂錄音,多聲道收音並不普遍,頂多像最有名的Living stereo三音軌錄音,這是真實的錄音,而不是音效製造出來的,所以一般來說,二聲道SACD player就足夠囉。像這樣的器材,個人還是推薦日本器材,專業級的像是Marantz及Denon或是普及型的Pioneer及JVC,個人覺得是可以考慮的,對於Sony,一向支持Sony的我,對Sony的音響技術真的越來越失望,感覺有點像Toyota,聽說產品不錯,但用起來卻普普的,一點興奮也沒有,真不知Sony在搞什麼。如果說SACD專用機太貴,那多功能的DVD/SACD/HDCD等多功能機也是可以考慮的,即使這種多功能機,只要是以上那些廠商設計製造的,音效輸出肯定有一定的水準,這點到不用擔心,光SACD的規格,聲音不可能爛到哪裡,而這點就可以讓音響好上許多。

最後談軟體,新的SACD片子,大都採取Hybrid的製作方式,即同一張片子包含CD層及SACD層,所以是兩種機器都可以播放的,當然就音效來說SACD會好上許多。至於來源,台灣片子少的可憐,像誠品/博客來的片子,網路上列了一大堆,但有點像樣的專輯幾乎都銷售一空,真不知列這麼多有什用,所以片子呀要自求多福,美國Amazon倒是應有盡有,只是要等上一段時間。至於價格,老片子重新出版的價格跟一般CD差不多,新的專輯會貴一些,但是發燒片哪個不貴呀?LP一張都上千元,比起來700上下還算便宜啦

前幾天聽到朋友抱怨SACD要接5.1聲道才能聽,哇,真是奇怪,這又不知從哪裡傳出來的,或許就是這些謠言,讓SACD變的冷清,SACD真的是非常好的科技,搞成這樣,真不知要怪誰?好囉,言歸正傳,再簡單說一下SACD的一些重要特點:就規格來說,超高取樣率(2.8224MHz,為CD的64倍)1 bit的DSD錄音技術,可聽頻域的動態範圍約為120dB,可收錄高頻域約至1000kHz,這意味著更多的細節,更豐富的音響再生,及更接近類比原音的曲線,而這些剛好就是那些天價音響的訴求要點,這些傳統天價的訴求,現在竟然只要萬元出頭的器材就可以輕易取得,呵呵,難道不應該支持這樣的科技及器材?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指單單區區萬元出頭的器材就比的過天價音響,這只是說,區區萬元出頭就可以讓你的音響系統輕易地跳上一級,而這樣簡單的一級,以往常常讓發燒友付出極高的代價,如換喇叭呀,換擴大機呀、換訊號線等等,這些往往是十萬以上的代價,而這些也是發燒友的悲哀之處呀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說了老半天的發燒片,最後介紹一下這些發燒唱片公司:首先要談的是Telarc,這家公司CD一開始錄音就標榜DDD,就是全數位錄音製作,完全不經過任何類比處理,相較於當時的ADD或AAD,確實有獨到之處,當然單價也高,傳奇的《1812》真的讓他們一炮而紅,呵呵。Chesky,1978由Chesky兄弟所創辦,初期以翻製RCA的老錄音為主,原母帶以真空管錄音器材重新走過,重新出版了一些LP,後來租了RCA錄音室,開始了自己的錄音事業,跟其他小廠一樣,獨立製作的唱片還是以小團體為主,音樂領域含跨爵士、藍調、拉丁、民謠等等,當然還包括古典、算是曲風相當廣泛的老牌發燒唱片公司。.....肚子餓了,先談到這裡,待續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回歸現實面,說到演奏內涵,一些唱片大廠榜上的演奏名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咖,其實力不容懷疑,只要挑選喜歡的音樂家,再注意一下出版年份即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樂曲解釋內涵,這部份比較沒問題;但反觀這些小廠,除了被這些小廠捧紅的音樂家外,大部分都是名不見傳的表演樂者,光從名字是無法知道相關的資訊,因此還是要作點功課,或是參考一些唱片購買指南,或唱片評鑑榜,如權威的企鵝或是日本唱片藝術名曲名盤等等,當然,這些也都只僅供參考而已,實際還是要自己下工夫才行。很多人問我如何挑到這些好唱片,我說,很簡單呀,多買一些就行囉,買了十張,只要有三張值得一聽再聽,那就回本囉,那其它不想聽的不就浪費囉?不會啦,就算是給唱片公司的贊助啦,期待下一張囉..........

說了這麼多關於發燒片的話題,發燒片都不便宜,能夠完整展現發燒片效果的音響也不好搞,對發燒片的存在價值也見仁見智;好的錄音的確可以帶來更高的聆聽樂趣,但同樣地,不好的演奏,即使聽了現場演奏也覺得乏味,因此當我們看到充滿架上的發燒片,是否也該先看看他們的演奏內涵?畢竟只有真正精采的表演才能讓人感動,好的演奏不會一再出現,即使同一個音樂家也無法保證表演內涵,但是好的錄音是不會停止的,數位化的錄音器材,好的錄音室,再加上科學化的錄音科技,要弄個發燒片似乎不是那麼難;決定一張專輯的優劣,錄音因素也只佔了一部份,好的企劃,純熟的演奏技巧,精闢的樂曲闡述,再加上好的錄音,如此成就了一張優秀的錄音專輯,這一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組合,少了其中任一項要素,都是一種遺憾。好的發燒片難得,精彩的演奏也一樣稀有,即使像王羲之這樣的大書法家,也只留下修改過的蘭亭序而已啊,呵呵......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Proprius出版的爵士當鋪30週年紀念限量專輯,整張專輯就像裡面的曲子Take Five一樣(五分鐘休息時間的現場即興演出),處處展現樂手Solo的本領,精彩的即興演出及現場感極佳的錄音,還有全球音響及音樂行家的推薦及背書,你不買一套來供著,都會不好意思囉......

Antal Dorati杜拉第的Tchaikovsky 1812序曲,這張TAS及企鵝榜上的奇蹟,砲聲及鐘聲錄音好的嚇人,儘管如此,還是要提醒一下,喇叭音量要注意一下,不要被砲聲打壞囉,尤其第二首的砲聲及鐘聲的錄音解說,突然來的砲聲,準會讓你嚇一跳,所以囉......

前面提過,要找大咖的音樂大師就必須在唱片大廠找,小的唱片公司因為資金的關係,只能找小編製的樂團或者是較無名氣的樂團或音樂家,但這並不表示小唱片公司的音樂水準較低,像1976年 Proprius出版的爵士當鋪三張專輯,斯德哥爾摩Stampen Jazz Pub的現場錄音,不知風迷了多少樂迷,暢銷了二、三十年,就錄音或演奏水準來說,都是上上之作,到最近還出了30週年紀念限量專輯,呵呵 ,真是寶刀未老。還有之前的Mercury,即使是大編制的交響樂,挑上了幾個極富潛力的樂團(另外的意思就是不那麼有名氣的二線樂團,呵呵),因為傑出的演出錄音,讓底特律樂團與裴瑞、明尼阿波里斯樂團與杜拉第等組合,足以和其他如紐約或芝加哥等大樂團相提並論,當然,很多杜拉第的版本都是很多人的最愛,光是杜拉第版的Tchaikovsky1812, LP版就賣超過 200萬張,至今依然搶手。對唱片小廠來說,就像是尋寶,隨時都可以蹦出亮眼的火花,只是比例不高而已,一有機會,可千萬別手軟,一失足成千古恨,那就後悔莫級囉....